华体运动汇

CBA最大混子球员?拿着600万顶薪,缺席17场,不打比赛跑去拍视频

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华体运动汇 > 新闻动态 > CBA最大混子球员?拿着600万顶薪,缺席17场,不打比赛跑去拍视频


CBA最大混子球员?拿着600万顶薪,缺席17场,不打比赛跑去拍视频

发布日期:2025-02-04 22:06    点击次数:80

周琦,一个在CBA舞台上被寄予厚望的名字,如今却因“混日子”的质疑被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拿着600万的顶薪,却因伤病和流感缺席了本赛季一大半的比赛;没上场也就罢了,破天荒的是居然被拍到跑出去探店拍视频。这事一出,球迷们炸了锅,纷纷质疑:职业球员到底该不该靠这个态度混饭吃?明明球队拿出了争冠的诚意,换来的却是一份“看不到人”的合同。难道,北京男篮真是赌错了人?

北京男篮本来是抱着“总冠军”的梦想签下周琦的,600万顶薪可不是小数目,这可是一个CBA球员的最高天花板。球队甚至专门调整战术体系,以期强化周琦领衔下的内线实力。然而,这份投资换来的,不是篮板、盖帽和快攻助推,而是失望。数据显示,周琦本赛季总共打了仅11场比赛,缺席率高达60%。这还不是最离谱的,缺的这些比赛,队伍得调整,球迷花钱买票看比赛却看不到“主角”,大家心里能不膈应嘛?

即便他能上场的时候,他摆出的状态也不像是一个顶薪球员的表现。数据不会撒谎:12.5分、6.9篮板、1.8助攻,听上去不算差,但要知道,这可是周琦,那个大家公认天赋高到可以“震欧洲”的内线中锋。抛开这些看似体面的数据,他的投篮命中率和罚球命中率却创下了个人生涯新低。对于一名内线来说,这说明他的专注力和训练质量都无法保持在及格线以上。

或许有人会说他不在状态,但请别忘了,他从新疆到广东,再到北京,这么些年换了三支队伍,每次换队都以“未来核心”的身份亮相,但现实却一次次让期待落空。问题究竟出在哪?

翻遍职业篮球的历史,健康从来都是核心竞争力。我们都知道,职业运动员赚得是高薪,但吃的却是苦,是一个“拿命换钱”的行当。而周琦本赛季一次感冒,一场流感,足足让他消失半个多赛季,这不免让人对他的身体管理水平产生了怀疑。一些CBA业内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,职业运动员的身体不是用来“发手机微博”的,而是需要像精密仪器一样日复一日呵护和管理的。

有意思的是,像周琦这样动不动身份证上才“二字开头”的年轻运动员,反倒身体出状况频繁得惊人——流感、扭伤、肌肉拉伤,几乎赛季年年见。但你再看看易建联,甚至老将韩德君,这些人在职业巅峰时的身体管理有多严格?比赛之外,作息、饮食、康复可谓一环紧扣一环。归根结底,这不是天赋的问题,而是态度严不严谨的体现,周琦或许忽略了这些“基本功”。

不过,如果说打不了比赛还能让人以健康理由网开一面,那“工作日偷偷探店”这行为就连最老实的球迷也忍不了了。事情是这样的:周琦因流感缺席了一场焦点比赛,但随后有人拍到,他不仅没在家静养,还带着朋友跑去录制探店美食的视频。你说,这不是摆明了把职业精神往地上踩吗?这事一传开,粉丝们在社交媒体怒斥“球场上的责任感去哪儿了”,一些中立媒体也跟着质疑,周琦对篮球是不是已经没有原来的热情。

一个顶薪球员不上场,这对球队的打击是肉眼可见的。当主教练许利民被问到如何调整时,看得出来,他宁愿实话实说:“周琦是我们战术体系里的核心人物,但现在我们只能尽可能调整,不依靠他。”话听着好像是在刻意避重就轻,但熟悉球场的人都明白,这应该是一种无奈又隐忍的“表达方式”。高不成低不就之间,球队只能埋头自己找出路。周琦在场时的漫不经心,加上场外事倍功半的名声,让本来为争冠做的战术安排成了空谈。

真正让人痛的是,北京男篮的追梦计划深陷于一份“巨额沉没成本”中。他们希望重演“易建联+广东队”的奇迹,靠着顶级内线一飞冲天,但现实却狠狠打了脸。周琦的加盟不仅没给内线带来稳定优势,反而让战术布置更加不稳定,球队的19胜9负战绩,不输不差,却远远没有达到“争冠热门”的标准。对于这笔天价引援,许多球迷不禁发问:北京男篮管理层是不是过于心急?周琦的身体状态和比赛态度,到底有没有在签约谈判前进行全面评估?

对比国外顶级联赛,NBA球队的经济分析师套用各种复杂模型,分析一名球员对球队的潜在收益率,包括他的职业态度、心理素质、健康潜力等细节,争取最大程度减少签约失败的风险。而到CBA这儿,明星球员依旧优先成为“高回报”的代名词,但高风险一旦成真,承受后果的往往是球迷和俱乐部本身。

质疑归质疑,周琦的职业天赋仍然不容忽视。他仍然是中国篮球最具影响力的球员之一。但高薪带来的不仅是耀眼的光环,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摆脱“混子球员”的标签,唯一的方法就是用脚说话,在球场上重新证明自己。

球迷需要的不是解释,而是满满的干货和硬货;球队需要的也不是等待,而是切切实实的成绩。赌球场,真没那么多侥幸可言,哪怕外挂都不灵,需要的是实打实的态度和付出。如果周琦还能拿得起这个责任,他还有机会挽回人心。否则,CBA历史会记住他,但恐怕是作为反面教材。

(免责声明)文章描述过程、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,无低俗等不良引导。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事件存疑部分,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。



Powered by 华体运动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